欢迎访问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官网

客服热线: 0572-6567756

监督热线: 0572-6567758    

新闻中心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消防思考:“119”早期介入火灾调查的“9环”。

发布时间:2024-06-10 来源: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结合基层消防救援队(站)队伍实际及灭火救援工作实际,按照灭火救援工作环节的时间顺序,给出灭火救援早期介入火灾调查工作流程图(9环)如下。

  接警是消防救援队(站)获得火灾信息的第一环节。在本环节,接警员具备早期介入火灾调查的条件通常是:

  5.你觉得有什么可疑情况吗?比如,你觉得是否有人在故意制造火灾?你凭什么能作出这样的判断?

  除上述情形外,还有一种情形是报警人可能正在遭受火灾威胁。此时,报警人只能提供少部分信息,极端情况下甚至没办法提供任何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报警信息暂时不够全面甚至是空白,也建议接警员立即按下出警警铃。理由是,火灾有着非常明显的暴露性,随后很可能会有其他人打来电话继续报警。这样,就可以为尽快出警节省出一点时间来。这在过去已被大量案例所证实。

  以往的案例还表明,即使是在报警人已身陷火海的极端情况下,有时接警人仍然可从他的只言片语里获得重要信息。

  在这个对话情境中,接警人问你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句话看似笼统,但在异常紧急状况下,报警人处于本能支配会努力把他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表达出来。这就像武侠小说或是影视剧的安排一样,人在临死前,很想吐出最关键的字眼。

  为了解和掌握前方火场的变动情况,在出警途中,指挥员通常会采取给报警人或其他知情人打电话询问的方式来获得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指挥员一方面首先关心的是与灭火救援行动策略有关的信息,另一方面,指挥员完全有机会实施一些支持火灾调查的早期介入行为。

  出警途中对于指挥员来说通常时间较为宽裕、压力也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尽量问细、问全,对于后续的调查很有帮助。

  一般来说,灭火救援人员到达火场后,要首先是根据现场情况并结合作战需要对现场进行警戒。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嵌入火灾调查早期介入的理念,则可以把现场保护与现场警戒结合起来。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目的不同,前者为了灭火救援作战的安全与便利,后者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现场以防止证据灭失。

  二者的重合主要体现在,现场警戒的对象与范围可能包含了火灾调查对现场保护的部分需要。然而,这并不是理想的全部。

  比如,从灭火救援的角度考虑,很可能只要把着火对象及其周边一定的空间给警戒起来就可以了。但如果从火灾调查现场保护的需求考虑,则需要保护的对象可能更多、范围可能更广。

  譬如,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着火,报警器、喷淋头、水泵、防排烟风机等的动作会在消防控制室的主机上留下响应信息。这一些信息能直接反映响应部位及其先后顺序,从而证明起火部位、蔓延顺序以及设备设施的有效性等,这恰恰是火灾调查所需要获取的重要证据。因此,在警戒现场时,又是确有必要对消防控制室进行保护,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重要信息灭失。

  再比如,某停在路边的汽车夜间起火,赶到现场处置的消防指战员在布置现场警戒时发现附近有个垃圾桶,并且垃圾桶内有个塑料容器比较可疑。警戒人员遂将该垃圾桶纳入视线保护起来,并在调查人员到场后进行了重点移交。事后证明,垃圾桶内的这个塑料容器恰恰是放火者所使用过的作案工具。试想,如果当初现场警戒人员缺乏现场保护意识,则很可能这个案件的突破要费一些周折。甚至,垃圾桶一旦被清理,关键证据也将随之灭失。

  此外,有一些时候,放火者就混在围观的人群中看热闹,有些甚至会帮助灭火、表现得很积极。但如果仔细留意便会发现某些端倪:他们有的过分积极、不合常理;有的缩头缩脑、心神不宁;有的衣着、头发、眉毛、或是脸、手、脚等的局部被烧,这些异常都能被有经验的现场警戒员细心捕捉到。

  如此看来,现场警戒环节的火灾调查早期介入,的确应当在意识强化和经验培养上下功夫。好的现场警戒能兼顾现场保护,进而达到调查效果的事半功倍。

  到场警戒的同时,火情侦查便随之展开了。指战员必须首先了解火场内外的有关状况、燃烧物的种类和火灾蔓延状态等,才能科学精准地采取行动。

  1.判断起火部位或起火点的具置,知道火是从哪先着起来的,起火物是什么。

  5.侦查是否发现有可疑的不正常的情况。比如,是不是真的存在不主动逃生、不配合营救的自愿寻死者;是不是真的存在位置独特、本不该起火的位置却起火的情况,等等。

  考虑到火情侦查是在时间较为紧迫、环境较为恶劣的状态下所实施的侦查活动,侦查人员通常不可能闲庭信步般把所有情况都照顾到。所以,该环节的火灾调查早期介入,重在有意识地、力所能及地兼顾。

  救人第一向来是应急处置所坚持的原则。从火场中救出来的人,有的毫发无损,有的已经受伤,而有的则已经遇难。活着的人在后续调查中尚可接受问话,但死了人就永远不能开口了。因此,指战员在抢救人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认尸置、状态等情况,对于火灾调查人员分析人的心理行为、从而判断火灾事实极为重要。

  有一次,消防员张良在抬一具尸体时注意到此人右手侧有一把尖刀,他特地拍照、录像并用标记物把这个重要的证据给固定了下来。正是根据这个信息,调查人员很快认定该火灾是杀人放火然后再自杀的恶性案件。

  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张良不是仔仔细细地观察、小心翼翼,而是莽莽撞撞地毫无顾忌,尸体一抬走,被烧的尖刀被某人无意间踩上几脚、踢到一旁、甚至和其他杂物混合起来,在偌大杂乱的火场里调查人员便很难首先留意并很快分辨确认。即使最终通过尸检等手段也能破案,但其间所费周折和所花精力一定是巨大的。

  消防指战员到场后,出水灭火是惯常的应急处置措施。在这个环节中,灭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控灾、减灾的一个手段。

  出水灭火有很多选择。直流水、开花水、喷雾水,都可能被派上用场。尽管在最终的效果上看都可实现灭火控灾的目的,但对于火灾调查所需要的火场保护来说,它们的效果则可能大相径庭。

  通常,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直流水的冲击力比开花水强,开花水的冲击力又比喷雾水强。表现在作用对象上,则对作用对象的位移或破坏程度一个比一个减弱。

  火灾调查所期望的现场越原始越好,灭火救援却希望火灭得越快越好,这里便有个矛盾。怎么样处理好这个矛盾,便是对消防指战员水平的一个检验。

  对于火灾调查来说,越是起火点或是起火部位,也就是越是最初着火的地方,保持其原始状态的价值就越大。所以,有经验的指战员针对不一样情况应该做出最为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加压、加压、出水、出水!

  吴银是老消防员了,他不止一次地在出水灭火时尽其所能保护现场。他所采取的策略是:能喷雾不用开花、能开花不用直流、能低压不用高压。实践证明,他的“三能三不”的确给后续的火调帮了大忙。

  反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不管火大火小、高压直流猛射,这是很多消防员不假思索的举动。正因如此,灭火的走了,火调的来了,摆在他们眼前的是个乱七八糟、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老母牛进菜园——连啃带折腾,要从这样的现场理出个头绪来,难度可想而知。

  有些时候在灭火救援行动中需要移动物品以清除障碍、需要破拆建筑以阻隔火势,然而正是这些移动和破拆对现场原貌造成了巨大破坏。早期介入理念强调,在移动破拆时,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3.对起火部位及起火点进行移动或者破拆时,应首先进行录像、拍照,并且边操作边进行影像记录。

  4.尽量不用大型机械进行移动或破拆。移动或破拆出来的物品应尽量要有序存放,以备后查之需。

  现在大型机械慢慢的变多,不少指挥员为了图省事,在灭火行动中动不动就打着“控火快、灭火快”的旗号随意调动使用。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体现科学灭火,反而给后续的火灾调查工作增添了很多麻烦,很值得关注。

  为了彻底消除火灾隐患并彰显精益求精的战斗作风,在主要灭火任务完成后,消防救援人员通常会迫不及待地对火灾现场来个大清查和大起底,哪怕是一丁点的火星也不放过。且不说这种行为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是否站得住脚,单就毫无现场保护意识的乱翻腾对于火灾调查来说就够要命的了。

  比如,有个仓库发生火灾,火到后来基本灭了,这时指挥员下令清理火场,只见消防员们把挠钩、铲子都用上了,甚至还指挥厂里的钩机做全面扒掘。经过一番折腾,残火的确是被彻底消灭了,但这种清理同时也把火灾现场破坏到了极致。原貌不见了,堆垛与堆垛之间、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被完全破坏,关键的痕迹物证更是不见了踪影,这样接下来的火灾调查工作该如何开展?

  并不是所有的火都必须急着去灭。对于通常的建筑火灾来说,当打到最后只剩下一些余火的时候,此时的灾害风险已经从先前的燃烧灾害完全转向了建筑倒塌、高位坠落或燃气泄漏等别的方面,指战员的注意力必须随之转移。

  一旦明白上述道理,清理火场也就绝对没必要那么紧急和草率。“等一等、看一看,缓一缓、慢一慢”,这不仅能有效实现火场保护,更能在确保指战员人身安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火扑灭了,一走了之,这是过去很多地方经常发生的现象。结果等火灾调查人员来了,现场早已被破坏。

  火调的有火调的苦衷:我总不能一直跟着消防队吧,稍微来晚点就是这么个结果,该怪谁?

  事实上,一方面我们在要求火调人员随警而动,另一方面却是火灾多、人员少的尴尬。如果一律随警而动,一晚上出两三个火场,第二天还怎么上班?这是实情。再者说,很多火灾并不是特别需要那么兴师动众,登记一下或是走个简易程序就算了。所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火灾调查工作机制和模式正在探索之中。我们暂且不作讨论。

  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不管怎么说,从火灾调查工作的实际要来说,灭火人员如果能完好地把原始火场移交给火灾调查人员,那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若不是这样,后续的调查难度就会加大。

  移交现场,不单单是移交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个现场,也包括在之前灭火救援的所有的环节所发现、了解和掌握的线索和证据。比如扔在垃圾桶里的那个塑料容器,比如混在人群里的那个可疑者,比如死者尸体手边的那把尖刀,等等。(完)

新闻资讯